亂修法!全民恐吞更多重金屬
在國人對食品安全日益重視同時,環保署近日提出兩項行政修訂,卻可能讓台灣土地污染加重、食安風險增高。
它們是「土壤污染管制標準」和「有害事業廢棄物認定標準」,前者放寬部分地區土壤重金屬管制標準,後者則是開放廢五金進口拆解處理。
土壤污染管制標準修訂主要是擴大分區管理,從現行「一般地區」、「農地」兩區管制,再增加一類「工業區」,變成三區管制。同時依照不同地區土壤對人體的健康風險程度,分別訂定土壤污染管制標準。
修訂前,「工業區」標準適用於「一般地區」,此次將工業區獨立出來,且部分重金屬含量管制標準,竟比一般地區高出4倍,甚至還有部分重金屬沒有設定管制標準,顯然對工業區的重金屬排污管制特別放寬。
重金屬污染,能放寬?
屬於致癌物的「鎘」,工業區排放量較以往放寬4倍;至於「總鉻」則區分為六價鉻與三價鉻,雖然屬於致癌物的六價鉻標準較以往嚴,但三價鉻卻放寬成無標準。固然三價鉻非致癌物,但也有吸入與食入的限值,且當環境成酸性,三價鉻將轉換為六價鉻,為何如此放寬,令人費解。
荒謬一:分區管制不嚴 工業區污染,農地也遭殃
跟據環保署土污基管會執行秘書蔡鴻德說明,不同地區土壤對人體的風險不同,不論基於管制合理性或整治成本考量,土壤依使用目的不同,訂定不同管制標準才合理。
分區、風險的管制概念聽起來非常合理,但彰化基督教醫院兒科部部長錢建文質疑,環保署只用模式推估,缺乏對國人的大規模公衛調查,以建立人體健康風險的基礎值(如國人身體重金屬含量),「沒有基礎風險值,如何能訂定管制標準?」
而這次修訂最令人不安的,就是工業區管制標準大幅放寬,主要質疑在於,落實分區管制的前提是土地分區要清楚。但問題出在我國土地分區不明,農地混雜住宅、工廠的情形相當普遍。
中華醫事科技大學副教授黃煥彰質疑,未來這些緊鄰農地或位在農地上的工業區,就享有較寬鬆的土壤污染管制標準,農地污染可能更加嚴重。
荒謬二:鎘管制失守 土壤合標,作物仍遭污染
對農地來說,由於鎘是國際公認的致癌物,是八大重金屬中最受關注的項目,台灣在1980年後,彰化、台中、雲林、桃園陸續傳出鎘米事件,就是因為小型工廠散布農地間,廢水就近排入灌溉渠道,導致農田遭受嚴重污染。
此次修訂,農地鎘的管制雖維持每公斤土壤5毫克,但工業區卻放寬為100毫克,是農地的20倍!一旦工業區排污流入農田,所造成的鎘污染將難以想像。
農委會農糧署作物生產組組長翁震炘認為,有些稻米品種當土壤鎘濃度達到0.8毫克時,就可能超過食米鎘限量標準0.4ppm。他認為鎘的標準應下修,而且應與衛福部的食品重金屬標準取得一致性。
荒謬三:土地整治亂套 光是剷除作物,無法根治
然而,農地受重金屬污染,政府始終在剷除作物、整治農地中輪迴。寧可投入大量預算整治污染農田,也不願訂定長期計畫,甚至不管許多工業區就在農地旁,還反向放寬工業區八大重金屬管制標準。在此短視政策下,可預見台灣食品安全風險,只會更高不會更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