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自己

我的相片
喜歡綠燈俠的誓言 很棒 也很有感 當然我沒那麼偉大 那只是個夢想吧~~ 投資理財不了解的實在太多,自覺能力有限,藉此部落格作一些思考與思想體系省思與紀錄 喜爬山騎車看書影集,企業與產業深厚's 獲利品質與勤勉正直's經理人是企業核心,價格與價值有關(符合價值投資的少,知識學習的少,預測與雜訊不少,很多人忙這些無聊事~純企業永續經營現金流才是重點)

2014年10月15日 星期三

南僑:價差很小 沒有動機混油(能夠在限定的時間內取得澳洲及菲律賓官方合格證明,證實這5批是食用油;發現台灣的良心 可能是要避驗與通關快速)

https://tw.news.yahoo.com/%E5%8D%97%E5%83%91-%E5%83%B9%E5%B7%AE%E5%BE%88%E5%B0%8F-%E6%B2%92%E6%9C%89%E5%8B%95%E6%A9%9F%E6%B7%B7%E6%B2%B9-085135175.html
南僑:價差很小 沒有動機混油
中央社中央社 – 2014年10月15日 下午4:51
推薦4
(中央社記者韓婷婷台北15日電)南僑遭疑將工業用油混入食用油,董事長陳飛龍今天親上火線解釋,二者價差很小,稅率相同,完全沒有動機混油。
陳飛龍今天親自到證券交易所進行混油疑慮說明,他說南僑完全沒有動機要買不對的油去混對的油。
他解釋一級(食用油)跟二級(所謂工業用)牛油差價只有10至15%,例如每噸1000美元的牛油只差100至200美元,如果購買二級牛油要經過處理才能轉化到一級牛油,中間的原料耗損及電費等成本都超過二者的價差,根本沒有任何動機及誘因去購買所謂的工業用牛油來混用在食品。
陳飛龍說,再來想到可能的動機就是逃漏稅問題,假如可以用食品的牛油和不可以用食用的牛油稅率不同,那才有逃漏稅動機,但二種稅率都一樣,這個動機也不存在。
他強調,並沒有所謂在食品廠發現工業用牛油的事情,不同工廠分的很清楚,純粹是報關上文件的誤植。
他表示,南僑的產品至少有1000至2000家廠商在用,60年來幾乎是沒有出過差錯,把商譽都做出來,他願意承諾,「若確定南僑油品有錯誤,南僑願意關廠負責,同時退出油脂市場」。
他指出,衛福部所稱的2012年到2014年8月間12批進口牛油,原料全部符合,製程也是符合的,成品也是符合,問題出在申請的經辦單位寫錯了,只簡單寫個工業用油,衛福部行事小心謹慎也很擔心出問題,是很正確的。
衛福部也已表明,如果能夠在限定的時間內取得官方合格證明,證實這5批是食用油,這事件就告一段落,也感謝澳洲及菲律賓等官方單位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將文件送到台灣。
他也感謝衛福部這陣子到所有油脂廠進行稽查,讓民眾確實了解哪些廠是安全的。
另外,他特別提到,部分媒體持續報導南僑去年染上銅葉綠素食安事件,是個誤會。他指出,南僑絕對沒有把不對的東西讓多少人吃下去,絕對沒有的事實,檢調單位都已經調查過,也釐清了,希望外界不要再有任何誤解。

https://tw.news.yahoo.com/%E5%8D%97%E5%83%91%E5%A4%A7%E8%B2%BB%E5%91%A8%E7%AB%A0%E7%82%BA%E9%81%BF%E7%A8%85-%E9%A3%9F%E8%97%A5%E7%BD%B2%E4%B8%8D%E8%A7%A3-%E7%89%9B%E6%B2%B9%E5%8E%9F%E6%B2%B9%E9%9B%B6%E9%97%9C%E7%A8%85%E5%95%8A-053143429.html
南僑大費周章為避稅? 食藥署不解:牛油原油零關稅啊!
NOWnewsNOWnews – 2014年10月15日 下午1:31

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衛福部今(15)天公布南僑食品廠過去2年進口的牛油、椰子油、棕櫚核仁油,共30批均以「工業用途」進口,未透過正常食品報關查驗,疑似工業用油混入食用油,對此,南僑回應是通關文件誤植。外傳南僑當初可能為逃避關稅,食藥署代理署長姜郁美說,即使南僑所言為真,但未經精煉的牛油原料油本來就「零關稅」,不解大費周章所為何來。 姜郁美強調,退一萬步來說,進口食品不正常報驗,已經違法,可能是為規避5%的抽驗比率以及繁複的書面資料查驗,以求快速通關,縮短約3天的報關時程,但此舉仍然違法,絕對不允許。
食藥署是在13日、14日查廠,核對南僑食品廠102年至103年的帳,結果發現,過去2年共有30批的澳洲牛油、菲律賓椰子油、馬來西亞棕櫚核仁油皆以「工業用途」進口,並非透過食品報關查驗,且進口的油品證明上也載明僅供工業用途,南僑涉嫌將工業用油混入食用油。
南僑最新回應則指,進口的皆是澳洲一級食用牛油,其中有5筆通關文件出錯,目前已向澳洲供應商及官方要求相關證明文件,正補件中。
姜郁美說,南僑必須立即提出澳洲的官方證明,確認其進口的牛油屬於安全、食品級的原料,否則若流入食品鏈,依攙偽假冒可罰6萬到5000萬;若原料證實安全,也違反食品報驗程序,依法可罰3萬到300萬,且以行為數裁罰,一批一罰,以牛油5批計算可罰1500萬。

〔記者黃佩君、林欣漢、邱柏勝、謝文華、黃以敬/綜合報導〕工業油、食用油通關查驗、稅率大不同,經濟部官員研判,南僑油品誤植工業用「可能沒有那麼無辜」。

工業用油與食品用油進口差異
工業用油與食品用油進口差異

儘管南僑董事長陳飛龍強調食用與工業用牛油「稅率相同,完全沒有動機混油」,但官員認為,有可能是為通關便利免驗,「圖一時方便,卻造成危及商譽的大麻煩」。
財政部關務署表示,自國外進口棕櫚油、椰子油以及牛油皆為免稅,因此沒有逃漏稅的問題;經濟部官員則表示,南僑進口油品適用海關稅「F02」,亦即若申報為食用油,需經衛福部查驗,若是工業用油就免查。他強調,如此一來通關速度就差很多,「若是產線急用,『報錯關』的確可減少不少時間」。
此外,國內食用豬油的需求量有近四萬噸,但去年從海關進口的豬脂僅三千八百餘噸。財政部關務署基隆關高層透露,「大廠要避稅,小廠要賺錢」,豬油稅率高達廿%,且須經衛福部查驗,非食用油稅率僅六%、不須報驗,不少廠商會刻意「錯誤申報」品項,以規避高價稅率。
強冠、頂新以食用豬油進口報關,卻被查出是飼料油,則是另一種「洗油」,立委林淑芬批判黑心油商不惜付較高關稅,反正抽驗率僅三%至五%,沒被抽到就魚目混珠為食用油。
消基會批躲避檢驗
消基會秘書長雷立芬則質疑,南僑「誤填」可以持續填錯兩年嗎?可以填錯卅批?這恐怕根本是業者或工作人員「便宜行事」、刻意要躲避食用油檢驗。雷立芬更質疑,國內大廠對於油品原料來源管理不是惡意造假、不然就是管理及申報不周,食安網根本是漏洞百出,一定要建立更綿密的稽查網,並予重罰。
日前統一將原本應課九%稅率的「混合冷壓油」誤植為稅率六%的「工業廢油」,關務署已要求統一補稅約五千元,並追查過去五年進口報單,如有故意逃漏稅之實,除補稅外,還將處以所漏稅額二至五倍罰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